關於

農地遭受違規使用、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。台灣早期為發展經濟,倡導「客廳即工廠」,近年來,仍有許多業者因農地地價較便宜,就在農地起鐵皮屋營運工廠,使得農地、工廠、住宅交相混雜在一起,農地非農用的結果,就是為台灣的食安種下毒瘤。

2015年9月,經濟部為了將農地上的工廠「就地合法」,打算讓依法經輔導改善的工廠,即可變更工廠所在的農地為可蓋工廠用的丁種建地。對於這樣子的做法,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僅表示台灣土地很少,違法工廠、農舍污水都要爭取土地,「我也很無奈呀!」,充分突顯了政府對於農地政策的矛盾,只重視少數人士的營私謀利,卻罔顧整體農地破壞,以及台灣的糧食安全與社會公平正義。

除了急欲就地合法的違法工廠外,農地所面臨的污染和破壞,還包含了工業廢水與重金屬的污染、挖填傾倒有毒工業廢棄物與爐渣、大量農舍變相違規的豪宅、民宿、餐廳及地下工廠等。錯綜複雜的因素,分屬中央與地方縣市政府,不同部會局處室的業務責任。但是,問題並沒有因為層層疊疊的公務系統把關而解決,反而是長年互踢皮球,加諸違法使用者透過民代立委關說阻擋,導致農地不斷被侵蝕破壞。
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決定依據宗旨和多年累積的經驗,投入保護農地,改善食安源頭的工作如下:

目標一:揭露農地受污染及破壞的資訊

邀約相關領域友會與專家,以及資訊技術社群,透過政府開放資料(open data),建立全台灣農地非農用與污染現況的地圖型態資料庫網站,具體呈現農地問題的全貌。

1-1 縣市農地違章工廠分佈 (依民代、農漁會劃分)

1-2 縣市違規農舍分佈

1-3 縣市農地污染分佈

1-4 縣市農地遭廢棄物回填分佈

目標二:避免農地持續遭受污染及破壞

藉由各縣市鄉鎮行政區,民代選區,農漁會服務範圍內之農漁地破壞及污染狀況,進行排行,評比,透過大眾輿論的壓力,促使其改善,並進行持續追蹤。此外,也會需要針對指標性的污染及破壞進行個案檢舉或提請訴訟。

2-1 縣市鄉鎮農地污染及佔用

2-2 民代選區農地污染及佔用

2-3 農漁會農地污染及佔用

2-4 指標性個案檢舉或訴訟

目標三、支持有助於農業發展及農村經濟之政策與案例

3-1 支持農地工廠拆除方案相關行動

3-2 關注國土計畫農地劃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