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月 15, 2025

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一:說好的清查呢?

文字/攝影 張淑貞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)

行政院原訂在七月初向立法院專案報告整體違章工廠處理方向,由於遲至七月二日才將提案送出,來不及排入臨時會議程。接下來七、八月,行政院將繼續針對爭議較大的部分進行討論取得共識,本次決議將會決定未來違章工廠何去何從,及農地何時能回到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。

2010年,政府推出「臨時工廠登記制度」,允許2008年3月14日以前既存的工廠,只要符合「經濟部認定」的低污染業別,取得環保、消安文件,即可取得「臨時工廠登記」,繼續經營至2017年6月2日,期間免受任何土地或建築相關行政裁罰。這個輔導機制在2014年修正,將7年輔導期展延為10年,直到2020年為止。如今,輔導期限將屆,行政院啟動新的違章工廠處理方案討論。目前仍在實施中的主要有違章工廠清查、輔導合法經營、納管三大措施。施行至今成效如何?

依照目前實施中的違章工廠輔導措施,首要工作是進行清查。政府應調查轄內違章工廠資訊,包括數量、區位、面積、產業種類。地方政府應辦理違章工廠調查工作,建立數量、區位、面積、產業種類資訊,以利後續分級分類輔導。從2010年至今八年過去了,地方的清查績效極差。2018年才出現第一個縣市彰化縣開始委外辦理「彰化縣工廠管理地理資訊系統(GIS)資料庫建置及系統更新計畫」,進行全區清查。此外只有台中針對小部分地區(中清路以南、筏子溪及高鐵沿線東側300公尺、西側200公尺以內區域)進行清查列管。

彰化縣工業管理科表示,預計透過掃街普查方式,對26個鄉鎮市進行現況訪查,並建置工廠空間資料庫。其實彰化縣在2005年已有第一次GIS建置計畫,但承辦人員說實際違章工廠數量比上次調查多了很多,過去調查內容也較粗略。這次會配合未登記工廠輔導措施,除了基本資訊外,也會調查廠商的遷廠意願。預計一年半後完成。由於調查遲緩,各部會公布全台違章工廠數量出現了極大的落差。甚至同一部會,前後數字也有不同。

。2010年,經濟部利用工商普查結果,推估全台應申請工廠登記的違章工廠有6.4萬家
。2015年,經濟部推估數量下殺到3.9萬家
。2017年,農委會公佈全台平地及山坡地約有13.5萬處農地上工廠

這些數據的差異是因為「工廠」的定義不同。對經濟部來說,廠房須達一定面積,生產設備須達一定電力容量及熱能,才是應申請登記、接受政府管轄的「工廠」。但是為何同一部會在2010年和2015年對於違章工廠數量推估相差了2萬家呢?原因是經濟部在2012年一一也就是《工廠管理輔導法》中的第33、34條輔導條款公佈後二年一一大幅限縮了「工廠」的定義。當年度除了石油、化學相關製造外,一般工廠面積標準從50平方公尺調整到150平方公尺,調整幅度為三倍。電力容量、熱能從2.25千瓦調整到75千瓦,調整幅度達三十三倍。

許多原本屬於應該登記的違法工廠業者,在工廠定義修改後,因為未達工廠規模,變成了「免辦工廠登記一族」,因此「不是工廠」。也就是,對於經濟部來說不再是需要進行列管的對象。

但這些「非工廠」還是在農地上進行非法製造加工啊!這些「非工廠」於是回到農業、土地及建築機關進行管理。尤其是對農業單位而言,農地上有建物違規作非農業使用用途,便應該依土地分區使用精神,予以矯正,要求恢復農用。

因此,農委會公佈的13.5萬家調查成果和經濟部不同,農業部門依據的是保護農地與糧食安全的業務核心思考。

經濟部工業局游振偉副局長、中部辦公室許正宗代理主任均表示,經濟部和農委會的調查數量差距太大,行政院張景森政委已指示,地方須先清查違章工廠數量及樣態,決策才能貼近實際需求。清查工作將由經濟部主責,並籌措1.3億經費,成立「未登記工廠全面清查計畫」,要求各地方政府對轄內違章工廠進行全面清查,力求在2019年底前完成數量、規模和產業別的盤點。清查對象依經濟部的「工廠」定義進行模糊篩選後進行調查,調查結果將以地理資訊圖台方式對外界公開。

小英的違章工廠成績單系列

違章工廠輔導三少 變更少、遷廠少、轉型少
是「納管」,還是「哪有在管」?
政府即報即拆,業者即填即蓋,比速度也比氣長
縣市稽查積極度與稽查效率
開發來了,生態回饋機制難產中
公民怎麼說 X 心理測驗